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慢性病知识
编号:89439
防治慢性病离不开中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30日 生命时报 2020.06.30
     强化脑心同治理论的科技支撑

    防治慢性病离不开中医药

    6月7日,浙江省中医脑病(脑心同治)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YFC17086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由科技部立项,旨在制订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能力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助推中医药现代化。

    数年打磨,探索脑心同治研究新路径

    据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与生存质量。
, http://www.100md.com
    面对严峻形势,浙江中医药大学脑心同治研究院院长万海同科研团队提出对脑心同治理论的病因病机基础、创新治则治法和组方用药方案进行研究。在启动会上,万海同院长从立项依据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项目特色与预期成果、研究基础与平台条件四个方面阐述,形成中医防治方案的高等级证据,为提升该类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优化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关键临床证据。

    该研究项目凭借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这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及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继续深入研究由赵步长教授、伍海勤教授和赵涛博士提出的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理论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在项目启动会上发言时表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浙江中医药大学脑心同治研究院于2012年12月成立,在脑心同治研究领域有颇多建树。基于其近几年获得的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发表著作、专利申报、中医中药优势建设、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等综合因素,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复成立浙江省中医脑病(脑心同治)重点实验室(图1)。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将促使产学研共同发力,将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理论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 百拇医药
    产学研一体,中西医结合抗击心脑血管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自2011年9月18日成立以来,坚持秉承“团结广大中西医药、民族医药同道,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宗旨,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际行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目标,引领“脑心同治理论与实践”走过了数年的发展道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努力把产学研结合发挥到极致。

    2013年2月,步长制药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脑心同治研究中心(图2),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赵步长教授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洪军教授负责脑心同治理论的深入研究。

    2019年12月11日,步长制药与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共建步长脑心同治研究中心(图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教授、张俊华研究员等参与探讨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发展战略。
, 百拇医药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等提出“泛心血管疾病”概念,聘请赵步长教授担任“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特约专家,并合作开展基于“脑心同治”理论研究、脑心通心血管保护的“类他汀”作用机制研究等(图4)。

    “脑心同治”理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的认知被编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九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研究》。

    互联网+,创新脑心同治慢病管理

    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慢病防治工作,在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公益支持下,截至6月11日,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已在全国20个省市,累计邀请到87位知名专家开展了20场“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慢病管理”线上公益讲座,累计学习人数达到103785人次。学习内容涉及心律失常、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睡眠障碍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及医院管理等。
, 百拇医药
    6月10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和泌阳县人民医院携手共建“互联网+脑心同治健康管理中心泌阳基地”,充分利用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平台,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生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水平,推广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临床诊疗方案。

    下沉基层,推动区域脑心同治产学研融合发展

    6月9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脑心同治研究院许昌市中心医院分院成立,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开展慢性病健康科普讲座等活动,提升当地群众的慢性病防治意识;并在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协助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收集慢性病典型病例。

    6月11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略合作成立第一个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南阳临床基地,将充分发挥其临床医疗资源,协同开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临床研究;借助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医疗资源整合、互动、下沉,提高南阳地区群众防治慢性病的意识。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赵超提出了“关于建立常态化中西医协作机制的建议”。此次项目启动,对于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促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药的现代化传承研究,实现中成药精准用药关键技术突破等目标,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周 鹏), 百拇医药